当期望遇上失望:《寂静之地:入侵日》的票房与口碑反差


最近,一部新片热度不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一部原本受众较窄的惊悚片,却在上映4天内在内地票房就超过7500万,并一直占据豆瓣热榜第一的位置,创下了该系列首映票房的最高纪录,远超猫眼预测的票房成绩。同时,全球票房也即将超过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亿元)。

不难理解,毕竟是三年来备受期待的话题之作,许多影迷都迫不及待地涌进影院,再次感受这个令人屏息凝神的系列新篇章。

那么,这部电影《寂静之地:入侵日》(A Quiet Place: Day One)到底如何?是否能承接住影迷的期待呢?来看一下这部电影的具体表现。

《寂静之地:入侵日》是《寂静之地》系列电影的前传作品,讲述怪物首次入侵地球的故事。系列前两部已经奠定了电影的背景设定:外星巨型怪物入侵地球,它们刀枪不入,靠声音捕猎,人类发出一点响动就会被瞬间撕成碎片。第一部电影开始时,故事设定在怪兽降临地球的89天,人类文明几近崩溃,幸存者寥寥无几。主人公一家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偏僻处,习惯于光脚走路、手语交流,对一切声响噤若寒蝉。第二部中,人类发现了怪物的两个弱点:害怕高频噪音和不会游泳。主人公一家的艰难生存和与怪物的对抗给观众带来了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

不过,到了这部前传作品《入侵日》,很多观众却感到大失所望。影片回到怪物入侵的第一天,设定在繁华的大都市纽约,这一切引发了极大的期待。然而,女主角——一个与癌症斗争的诗人,在怪物入侵当天抱着猫出门,先看了木偶表演,再准备去吃披萨。在这期间,城市陷入恐慌,尖叫声、车鸣声、警察的枪声此起彼伏,怪物全面入侵的场景极为震撼。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女主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逆流而行,走向怪物盘踞的市中心,只为完成吃披萨的愿望。她救下了一名在纽约市无依无靠的法学生,两人经历了与怪物捉迷藏般的逃亡。最终,女主如愿吃到了披萨,并帮助法学生登上了逃生的船,而她自己则选择留在了纽约,最终生命终结。

不少观众表示,这部影片完全未能解决前作留下的许多疑惑,反而新辟了一条充满人文关怀的故事线。影片更像是一部文艺片,而不是大家期待中的惊悚片。女主的执着追求既饱含对生命的思考,也反映了她作为癌症患者在生命倒计时中的独特心理状态。

但是,令人不满的是,作为一部IP系列电影,《入侵日》的剧情与前作完全割裂。观众期待的是从大视角上了解更多关于怪物的信息,例如政府如何发现怪物的弱点并做出反击。然而,影片完全未能满足这些期待,只是重复了前作的一些信息,并衍生出一个并不相关的小情感故事。

总而言之,《寂静之地:入侵日》并未能延续系列影片的光辉,反而让人大失所望。影片为了创新,刻意跳出前作的叙事模式,聚焦于末世中的小人物命运,却忽略了惊悚片应有的紧张氛围和逻辑严谨性。最终导致故事性和情感表达都显得含糊不清,主题具不甚明确。

对于期待在下一部中看到更精彩表现的影迷们来说,只能继续寄希望于未来的作品,但这部影片显然未能达到原有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