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示范文本预期落地 保障外卖小哥权益迎来”法治加速度”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为响应全国人大代表管旭关于加强外卖骑手权益保护的建议,最近公布了一系列答复内容。重要举措包括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体系,推出特别针对外卖骑手设计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并探索如何将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灵活就业形态有效对接。

外卖骑手,作为一种新兴的就业模式,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2023年之初,全国总工会发布了一份调查数据,新形态下的劳动力人口已经达到8400万之多,光外卖骑手的数量就约有1300万。尽管他们的服务无疑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保护他们自身权益的进程似乎却很缓慢。

多数外卖骑手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与平台签订的劳动协议含糊其辞,往往包含对骑手不利的附加条件。因此,一旦在工作中出现意外,外卖骑手往往只能自行承担责任,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没有给予其应有的尊重与责任。尤其在法律与制度层面,对他们的权益保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了加强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护的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亦先后推出多项措施,诸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合作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以及《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等,试图为外卖骑手提供更清晰的劳动关系界定和权益保障。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改善了外卖骑手的工作环境和增强了其权益保护。但现实中,还是存在一些平台公司利用规则漏洞避开管理责任,使骑手的劳动权益保护不足的情况。“骑手冬夜摔伤不敢拨打120”的网络文章更是引发了公众对骑手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的关注。

在当前背景下,根据外卖骑手的工作特性,量身定制的专属劳动合同范本成为一项迫切需求。此举将有助于在平台与骑手间的权益保障上找到平衡点,杜绝不平等的合同条款,明确事故责任归属,并通过商业保险及社会保障体系为外卖骑手提供实质性保护。

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特定劳动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广,我们有理由期待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系统能够更快走上“快车道”,实现外卖骑手权益的实质性提升。未来,希望见证一个更加公正和有保障的劳动市场环境,让每一位努力工作的外卖骑手都能享受到法律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